分类列表
新闻分类
非煤矿山触电事故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一、触电事故的种类和规律

  1.触电事故的发生多数是由于人直接碰到了带电体或者接触到因绝缘损坏而漏电的设备,站在接地故障点的周围,也可能知成触电事故。触电可分为以下几种:

  (1)人直接与带电体接触电事故

  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此类事故可分为单相触电和两相触电。单相触电是指人体在地面或其他接地导体上,人体某一部分触及一相带电体而发生的事故。两相触电是指人体两处同时触及两带电体而发生的事故,其危险性较大。此类事故约占全部触电事故的40%以上。

  (2)与绝缘损坏电气设备接触的触电事故

  正常情况下,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是不带电的,当绝缘损坏而漏电时,触及到这些外壳,就会发生触电事故,触电情况和接触带电体一样。此类事故占全部触电事故的50%以上。

  (3)跨步电压触电事故

  当带电体接地有电流流入地下时,电流在接地点周围产生电压降,人在接地点周围两脚之间出现电压降,即造成跨步电压触电。

  2.由于触电事故的发生都突然,并在相当短的时间内造成严重后果,死亡率较高。根据对触电事故的统计分析,其规律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6-9月是触电事故的多发季节,这是由于这段时间多雨、潮湿,电气设备绝缘性能降低,同时由于天气炎热,人身衣单而多汗,增加了触电的可能性。

  (2)低压设备触电事故多。这是由于低压电网分布广,低压设备多而且比较简陋,管理不善,人们接触的机会多所致。

  (3)中青年和非电工触电事故多。这些人电气安全知识不足,技术不成熟,易发生触电事故。

  (4)便携式和移动式设备触电事故多。这是因为该类设备需要经常移动,工作条件较差,容易发生故障。

  (5)冶金、矿山、机械行业触电事故多。这几个行业工作现场比较混乱,温度高,湿度大,移动式设备多,临时线路多,难以管理

  二、触电的危害

  众所周知,触电就是人们接触了带电的物体,且人体成为电流通路的一部分。人体是导电体,当有电流通过时,人体的细胞组织在电流作用下,产生热效应、机械效应、化学效应和生理效应而遭到破坏。触电可分为电击和电伤两大类。

  1.电击

  电击是最危险的触电事故,大多数触电死亡事故都是电击造成的。当人直接接触了带电体,电流通过人体,使肌肉发生麻木、抽动,如不能立刻脱离电源,将使人体神经中枢受到伤害,引起呼吸困难,心脏麻痹,以致死亡。

  2.电伤

  电伤是电流的热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电伤多见于人体外部表面,且在人体表面留下伤痕。其中电弧烧伤最为常见,也最为严重,可使人致残或致命。此外还有电烙印、烫伤、皮肤金属化等。

  三、触电防护措施

  有效防止触电事故,既要有技术措施又要有组织管理措施,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防止接触带电部件

  绝缘、屏护和安全间距是最为常见的安全措施。

  (1)绝缘。即用不导电的绝缘材料把带电体封闭起来,这是防止直接触电的基本保护措施。但要注意绝缘材料的绝缘性能与设备的电压、载流量、周围环境、运行条件相符合。

  (2)屏护。即采用遮拦、护罩、护盖、箱闸等把带电体同外界隔离开来。此种屏护用于电气设备不便于绝缘或绝缘不足以保证安全的场合,是防止人体接触带电体的重要措施。

  (3)间距。为防止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防止车辆等物体碰撞或过分接近带电体,在带电体与带电体、带电体与地面、带电体与其他设备、设施之间,皆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间距的大小与电压高低、设备类型、安装方式等因素有关。

  2.防止电气设备漏电伤人

  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是防止间接触电的基本技术措施。

  (1)保护接地。即将正常运行的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部分和大地紧密连接起来。其原理是通过接地把漏电设备的对地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内,防止触电事故。保护接地适用于中性点不接地的电网中,电压高于1KV的高压电网中的电气装置外壳,也应采取保护接地。

  (2)保护接零。在380/220V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把用电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与电网中的零线紧密连接起来。其原理是在设备漏电时,电流经过设备的外壳和零线形单相短路,短路电流烧断保险丝或使自动开关跳闸,从而切断电源,消除触电危险。适用于电网中性点接地的低压系统中。

  3.采用安全电压

  根据生产和作业场所的特点,采用相应等级的安全电压,是防止发生触电伤亡事故的根本性措施。国家标准《安全电压》(GB3805──83)规定我国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为42V、36V、24V、12V和6V,应根据作业场所、操作员条件、使用方式、供电方式、线路状况等因素选用。安全电压有一定的局限性、适用于小型电气设备,如手持电动工具等。

  4.漏电保护装置

  漏电保护装置,又称触电保安器,在低压电网中发生电气设备及线路漏电或触电时,它可以立即发出报警信号并迅速自动切断电源,从而保护人身安全。漏电保护装置按动作原理可分为电压型、零序电流型、泄漏电流型和中性点型四类,其中电压型和零序电流型两类应用较为广泛。

  5.合理使用防护用具

  在电气作业中,合理匹配和使用绝缘防护用具,对防止触电事故,保障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绝缘防护用具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安全防护用具,如绝缘棒、绝缘钳、高压验电笔等;另一类是辅助安全防护用具,如绝缘手套、绝缘(靴)鞋、橡皮垫、绝缘台等。

  6.安全用电组织措施

  防止触电事故,技术措施十分重要,组织管理措施亦必不可少。其中包括制定安全用电措施计划和规章制度,进行安全用电检查、教育和培训,组织事故分析,建立安全资料档案等。

  四、预防触电的主要措施

  1.电气作业人员对安全必须高度负责,应认真贯彻执行有关各项安全工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必须落实。安装电气必须符合绝缘和隔离要求,拆除电气设备要彻底干净。对电气设备金属外壳一定要有效接地。电气作业人员要正确使用绝缘的手套、鞋、垫、夹钳、杆和验电笔等安全工具。

  2.加强全员的防触电事故教育,提高全员防触电意识;健全安全用电制度;严禁无证人员从事电工作业;操作设备及使用电气设备要严格执行安全规程。

  3.针对发生触电事故高峰值带有季节性的特点做好防范工作。据有关资料表明,六、七、八、九月发生的触电事故占全年发生数的70%左右,而七月发生数又占事故高峰期的40%以上。在高温多雨季节到来以前,要全面组织好电气安全检查,对流动式电动工具要列入重点检查。也要做好日常对电气的保养、检查工作。

  五、触电急救

  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完全避免触电事故是不可能的,因此触电的抢救及时和救治方法的正确与否是抢救触电者生命的关键。

  1.抢救及时

  (1)迅速使触电脱离电源。

  (2)当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视具体情况,迅速对症救护。现场应用的主要救护方法是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脏挤压法。

  (3)根据触电者的具体症状及发展趋势,可在适宜时机辅以药物治疗。

  2.急救方法正确

  (1)迅速脱离电源

  切断电源开关,或用电工钳子、木把斧子将电线截断以断开电源。

  若离开关较远或断开电源有困难时,可用干燥的木棍、竹竿等挑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或带电体;或垫着绝缘物将触电人拉开。

  (2)现场急救措施

  当触电者脱离电源以后,应根据触电的轻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

  如果触电者受的伤害不严重,神志还清醒,只是四肢发麻、全身无力,或虽曾一度昏迷,但未失去知觉者,都要使之就地安静休息1-2h,并严密观察。

  如果触电者受的伤害较严重,无知觉,无呼吸,但心脏有跳动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如有呼吸,但心脏停止跳动,则应采用胸外心脏挤压法。

  如果触电者受的伤害很严重,心跳和呼吸都已停止,瞳孔放大,失去知觉,则须同时采取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两种方法。

  做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要有耐心,并坚持抢救,直到把人救活,或者确诊已经死亡时为止。

  在送医院抢救途中,不能中断急救工作。

  (3)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

  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前,应迅速将触电者身上障碍呼吸的衣领、上衣、裤带解开,并迅速取出触电者口腔内妨碍呼吸的食物,脱落的假牙、血块、粘液等,以免堵塞呼吸道。

  作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时,应使触电者仰卧,并使其头部充分后仰,(最好一只手托在触电者颈后),使鼻孔朝上,以利呼吸道畅通。

  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操作步骤如下:

  使触电者鼻孔(或嘴)紧闭,救护人员深吸一口气后紧贴触电者的口(或鼻)向内吹气,为时约2秒钟;

  吹气完毕,立即离开触电者的口(或鼻),并松开触电者的鼻孔(或嘴唇),让他自行呼气,为时约3秒钟。

  如果无法使触电者的嘴张开,可改用口对鼻人工呼吸法。

  (4)胸外心脏挤压法

  应使触电者抑卧在比较坚实的地方,姿势与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相同。动作要领如下:

  a.救护人员跪在触电者一侧或骑跪在其腰部两侧,两手相叠,手掌根部在心窝上方,胸骨下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处。

  b.掌根用力垂直向下(脊背方向)挤压,对成人应压陷3-4厘米,以每秒种挤压一次,每分钟挤压60次为宜。

  c.挤压后掌根很快抬起,让触电人胸廓自动复原。每次放松时,掌根不必完全离开胸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