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新闻分类
非煤矿山隐患整改复查工作实施指南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是矿山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隐患整改复查作为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是检验前期整改成效、防范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为确保复查工作科学规范、落实到位,需从以下方面系统推进:



一、明确复查目标与原则

  1. 目标导向
    以彻底消除隐患、保障生产安全为核心,重点核查隐患是否按整改要求完成,是否存在整改不彻底、假整改或新增隐患等情况。

  2. 原则遵循

    • 依法依规:严格依据《安全生产法》《非煤矿山安全规程》等法规标准执行。

    • 全面覆盖:对已整改隐患逐项核查,并延伸检查关联区域及设备。

    • 闭环管理:形成“检查-整改-验收-销号”全流程闭环。



二、规范复查流程

1. 制定复查计划

  • 资料准备:调取前期隐患台账、整改方案及整改报告,明确复查重点。

  • 人员配备:组建由安全专家、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的复查小组,必要时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

  • 工具配置:配备检测仪器(如气体检测仪、测距仪)、影像记录设备及安全检查表。

2. 现场核查要点

  • 对标核查:逐项对照整改措施,检查是否达到技术标准。
    示例:边坡治理是否按设计削坡减载、排水系统是否畅通、机电设备防护是否到位。

  • 动态评估:关注整改后的运行状态,如通风系统稳定性、尾矿库监测数据是否正常。

  • 环境延伸:检查整改是否引发次生问题(如支护结构影响周边岩体稳定性)。

3. 技术手段辅助

  • 运用无人机巡检边坡、采空区等高风险区域;

  • 通过物联网监测系统实时调取设备运行数据;

  • 采用三维建模技术分析地质结构变化。



三、强化责任落实与记录管理

  1. 分级分类处理

    • 对复查合格隐患,履行销号程序并归档;

    • 对未达标项,下达《二次整改通知单》,明确整改时限及责任人;

    • 对重大隐患未整改或整改后仍不达标的,依法责令停产整顿。

  2. 完善档案管理

    • 建立“一患一档”,留存整改前后对比照片、检测报告、签字确认单等;

    • 利用信息化平台实现隐患数据动态更新与共享。



四、构建长效机制

  1. 强化源头预防

    • 将复查结果纳入企业安全绩效考核;

    • 定期开展“回头看”,避免隐患反弹。

  2. 提升人员能力

    • 组织专项培训,强化技术人员对隐患识别、整改标准及复查流程的掌握;

    • 推行“以案示警”教育,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提升全员安全意识。



五、结语

隐患整改复查是矿山安全管理的“最后一公里”,需以严谨态度、专业方法和制度保障推动落实。通过标准化流程、科技赋能和长效监管,方能筑牢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防线,实现企业安全与效益的双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