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新闻分类
采样→检测→治理 来认识一下土壤重金属污染
近年来,我国对土壤修复,即土壤生态环境改善和土壤污染治理的重视是有目共睹的。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而土壤污染治理和土壤修复无疑面临着复杂的污染成分和较高的技术门槛。
 
  尤其是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修复,易积累、难转移,危害级别高。先来看一下,土壤污染中通常会出现的重金属都有哪些:
  一般来说,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表现形态各异,来源复杂,无法被微生物分解。那么,如何检测土壤是否重金属超标呢?
 
  基本流程就是采集样本→处理分析→试验测定→报告整理:
 
  采集样本:原则是随机、等量、多点混合,以确保采集的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处理分析:登记编号,经过风干、磨碎、过筛等程序,进行预处理、深度处理和检测。
 
  检测方法:①采用试剂,比如硝酸、盐酸、氢氟酸等 ②采用仪器仪表,比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聚四氟乙烯坩埚等。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工程通常会采用哪些技术呢?
 
  规模化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主要适用技术是两种:土壤重金属活性化学钝化/稳定化技术和植物修复技术。对比一下,前者成本低,后者简便易行,对环境扰动小。不过,都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所以往往采用组合工艺的形式更为有效。
 
  而在很多土壤重金属修复案例中,都能看到土壤修复剂的应用,这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手段。常见的土壤修复剂包括有机酸、氨基多羟基酸、有机质等,往往能起到较好的刺激生物酶活性,分离金属离子,减少重金属毒性的作用。
 
  目前,还有很多研究聚焦玉米秸秆生物炭作为改良剂的可行性。实验表明,生物炭能够提高土壤PH和CEC值,能够使重金属形态发生变化,钝化效果明显。
 
  至于国家对土壤污染防治和土壤修复事业的支持力度,从政策角度可见端倪。2016年,出台了“土十条”,2018年出台了工矿用土壤环境管理办法,紧接着还有土壤污染防治法等,这都是直接与其相关的。而无论是环境保护法、气十条、水十条,还是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或者排污许可证实施方案、“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都将土壤污染防治列入其中。
 
  生态,本就是一个整体,土壤污染防治需要从各个方面扫清障碍,攻克难点。例如土壤修复领域的标准不够完善,就一直有专家在研究、讨论和编制更新的标准。前不久,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才刚刚召开了《污染地块绿色可持续修复通则》团体标准审议会,一致通过审议。
 
  不可否认的是,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目前还存在规模化治理欠缺,技术储备不足,技术路线模糊,示范或可推广经验不足等问题,但成长速度还是令人欣喜的。已经有预测称,土壤修复在“十三五”期间释放市场空间将近5000亿元,重金属污染修复作为其中的重点,可撬动的市场投资已经可见一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