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累计探明煤炭储量151.1亿吨,是国家重点规划建设的十三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长期以来,资源高速开采造成73.6万亩土地塌陷、27.1万亩土地积水,并仍以每年3-4万亩的速度递增,波及13个县(市、区)、59个乡镇、781个村庄,造成发展空间严重受限、生态环境严重退化、稳定存在严重隐患等一系列问题,明显制约了济宁的可持续发展。对此,济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坚持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以塌陷土地综合治理推动全市转型发展、矿区社会和谐稳定、生态环境大幅提升。2019年,完成治理项目41个,治理面积4万亩,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目标。
强化治理措施,提升治理成效。一是上升为全局战略。与生态建设、乡村振兴、历史文化和区域交通充分融合,完成体系规划(2016-2030年)编制、制定实施方案(2019-2021年),列入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二是完善推进机制。成立了采煤塌陷地治理委员会,统筹资源,协调安排部署,形成治理合力。建立了督导通报、挂牌督办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推进机制,县市区建立指挥部,列入领导包保事项,强化了乡镇责任,加大了执法监管力度,提升煤炭企业治理的积极性。三是统筹布局治理。将全市划分为东部生态景观治理区、中部城市功能治理区、南部湿地保护与特色产业治理区和西北部农业综合治理区,着力提升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县市和煤炭企业编制了详规、分步实施。四是完善配套政策。印发了意见、方案、办法等文件,明确到2020年各年度任务,落实主体责任、强化管控措施、制定配套政策,形成长效机制。五是创新方法模式。设立院士工作站、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高水平研究综合治理的新模式。利用城区周边塌陷地,整合山水林田湖草等要素,打造“一环八水绕济宁、十二明珠映古城”的生态空间新格局。六是争取上级扶持。经争取协调,国家有关部委同意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制定治理政策、下达项目资金时,优先考虑扶持济宁;省政府召开了专题会议,要求从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济宁支持,2019年度2亿元专项资金给予济宁1亿元。通过以上措施,济宁已累计投入32.5亿元、治理塌陷地31万亩。
突出治理成效,提高治理作用。一是保护了耕地资源。通过全力治理,全市已有20万亩以上的采煤塌陷地恢复了农业耕种条件和土壤肥力,尽最大限度保护了十分珍稀的耕地资源,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有效缓解了保耕地、保发展的压力。二是拓展了用地空间。通过建筑固废、矸石等充填治理的模式,将规划区及周边的塌陷地治理为建设用地,拓展了城乡发展空间。同时,通过城市周边采煤塌陷地的生态治理和基础设施配套,提升了济宁城市功能和品味,形成了水美地绿的生态式用地空间。三是加速了产业转型。根据国家鼓励发展产业,先后在汶上阳城煤矿、任城王楼煤矿、鱼台鹿洼煤矿、邹城太平煤矿等采煤沉陷区,因地制宜实施了一批光伏发电、现代农业、生态旅游、湿地休闲等产业项目,提升了采煤塌陷地治理的综合效益,推动了采煤矿区产业接续和转型升级。四是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通过综合治理,矿区环境条件得到全面改善,解决了尘土飞扬、污水横流等常见问题,集中建设一批安置社区,矿区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焕然一新。同时,随着塌陷地经营效益的提升,群众的经济收入和长远生计有了保障,彻底解决了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五是促进了转型发展。在采煤塌陷地,进行生态环境、基础和服务设施、土地修复、产业利用、湿地旅游等一体式治理,各项发展规划相互衔接、统筹推进落实,推动了城市转型发展。
通过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将塌陷包袱转为发展资源,坚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新旧动能转换安排部署,提前进行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激活了矿区发展新活力,推动了美丽乡村和生态建设,实现了矿区和谐稳定、绿色发展、产业转型和生态文明四位一体的发展目标。
来源:山东省自然资源厅网站
峻峰监理—矿山工程监理、环境监理、水利水电工程监理等专业的监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