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新闻分类
资源城市再焕生态之春——河北邯郸市矿山生态修复纪实
河北省邯郸市蕴藏有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是全国著名的煤和高品位的铁矿石产区,被誉为现代“钢城”、“煤都”,拥有丰富的“两黑”——煤、铁资源。煤炭和铁矿石储量分别达到40亿吨和4.8亿吨。其中煤炭储量丰富,煤种齐全,煤质较好;铁矿品位高、有害杂质少、可选性好。此外还有较为丰富的非金属矿资源如铝矾土、耐火土、硫铁矿、含钾砂页岩、碳石等40种以上矿藏。

微信图片_20200720145221.jpg

  邯郸市矿山废弃地环境治理历史欠账比较多,治理压力比较大,目前停产关闭矿山需要企业自行承担修复成本,责任主体灭失矿山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相关县(市、区)结合各自特点和实际情况,在治理模式、治理方法和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微信图片_20200720145223.jpg

  峰峰:矿区变成风景区
  峰峰矿区建于1950年。截至2006年,峰峰矿区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铁矿石、瓷土、铝矾土、石灰石、大理石、石膏等30多种。
  近几年,峰峰矿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提出“矿山变景山、矿区变景区”的修复目标,大力推进矿山关停取缔和露天矿山深度治理工作,极大改善了区域生态和矿山地质环境,探索出了一条老工矿区绿色转型的新路子。
  响堂山是太行山余脉,南北绵延将峰峰矿区分为东西两部分。因为拥有国家级文物响堂山石窟而闻名,也因石质条件好,全区一度有上百处石矿,山体也被挖得千疮百孔,植被破坏、生态恶化。
  2013年,峰峰矿区开始加快实施废弃矿山复绿复垦工程。通过自然资源部门和镇村联动、平整土地,对废弃矿山进行生态治理,周边的裸露矿山实施绿化,昔日废弃的矿山焕发勃勃生机。此外,在废弃矿山修复过程中,峰峰矿区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模式,并取得良好的多元效益。
  吸引多元投资主体参与。对生产矿山,坚持“谁破坏、谁治理”,督促矿山开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本着“投资主体多元化、治理工程项目化、治理过程规范化”的原则,采取财政投一点,对上争一点,企业拿一点,群众筹一点的“四个一”办法,多渠道筹集矿山修复资金。几年来,通过多种渠道筹资投入矿山治理达到3.6亿元。其中,以金隔太行为代表的国有企业,累计进行资金投入约2.56亿元,实施矿山及周边实施边界绿化、道路硬化、运输抑尘等治理。
  坚持统筹推进、全面提升。统筹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城乡发展,产业转型等工作,实现“一举多得”的综合效应。将矿区生态修复与采煤沉陷区治理相结合。对采煤沉陷区土地进行综合治理,治理面积达10平方公里,因地制宜,建设了占地600余亩的清泉公园。将矿区生态修复与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通过取缔、关停和禁采等一系列综合措施,倒逼矿山企业转变发展思路,向绿色低碳环保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将矿区生态修复与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相结合。对适宜复垦的矿山废弃地,通过客土回填、削坡平整等工程手段和占补平衡政策,让一大批损毁土地恢复了利用价值。将矿区生态修复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农业企业和造林大户,积极参与露天矿山修复治理工程,引导其种植中草药、经济林等,盘活“负资产”。坚持“矿山治理+旅游”思路,大力推进南响堂山矿山恢复治理工程,通过堆坡造景、沿山修路,植被覆盖,使昔日沟壑纵横、寸草不生的“光头山”变成了草木翠绿、环境优美的“林海山”“风景山”。

  武安:矿山遗迹变公园
  武安市曾是全国24个重点产煤县和全国四大富铁矿基地之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较多的露天矿山迹地,治理总量大、任务重、消耗资金多。
  近年来,武安市围绕打造国家级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示范区,遵循“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建则建”的原则,构建“主体突出、多腿走路”的资金保障机制,先后投资2亿元,启动了70处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九龙山地处武安市区正东10公里,是邯郸主城区西部的一道天然生态屏障。曾经由于大规模煤矿开采,山体被挖得千疮百孔。从2017年开始,武安将矿山生态修复和文化旅游相结合,高标准打造九龙山生态新区,在关停“散乱污”企业、拆除违章建筑、整治渣山、填充废弃井筒的基础上进行了精细规划,通过填埋、重塑地形、覆土等进行山体修复,实施了地质灾害治理、造林绿化、水系疏通等工程,修复自然生态。九龙山生态新区规划总用地面积12平方公里,以自然地形地貌和山体绿化为基础,构筑了生态健康绿道和山地休闲运动区、生态修复示范区等独具特色的生态运动休闲区,目前已成为邯郸及周边群众休闲旅游的首选地。2019年,九龙山还成了第四届邯郸市旅发大会的观摩点。
  在推进矿山生态修复过程中,武安突出矿山主体责任,坚持“谁破坏、谁治理,谁开采,谁治理”的原则,对有责任主体的露天矿山,按照治理面积缴纳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基金,专项用来植树绿化。同时,他们还多方解决资金来源,在用好省级财政专项费用基础上,最大限度争取地方资金支持,将区域内多个连片矿区一并设计,一并施工,一并开展治理,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友好、地质稳定的“国家级矿山治理示范区”(淑村片区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区)。充分利用“占补平衡”政策,实现经济、生态效益最大化。通过客土垫地、砌筑梯田等方式,将治理区大面积恢复治理成耕地,用于耕种小麦、玉米、核桃等,既实现生态循环发展,又为全市发展提供更多建设用地指标。仅淑村区域就有600亩土地可恢复成耕地,作为占补平衡指标,每亩可获14万元占补平衡指标费。

  符山:再造秀美山川
  符山铁矿始建于1959年,位于涉县西戌镇西戌村西一公里处,占地总面积6847.47亩,是我国第一座地下采矿机械化作业的铁矿企业,也是我国第一座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双开采生产的采矿企业。符山铁矿曾隶属中国五矿集团邯邢矿业有限公司。2016年,该矿整体移交涉县人民政府管辖,并由涉县鑫宝集团经营管理。符山铁矿发展模式也由此转变。
  重点打造的符山铁矿恢复治理工程,也是涉县将矿山治理与生态修复、矿山公园建设相结合,下决心真正走出一条矿山变青山、裸岩变生态、矿区变景区的绿色发展之路的“代表作”。按照规划,符山铁矿要综合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以资源招商引资,快上项目,变废为宝,提升经济效益。同时,要贯穿符山铁矿区域修通一条高标准的圣福天路旅游专线,把符山铁矿打造成矿山公园和影视基地。
  为此,涉县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多途径筹措资金,包括争取上级专项治理资金,促进再生资源公司矿渣拍卖,确保环境治理有充裕资金支撑。同时也提出了要求:矿山治理要优化治理方案,优中选优,确保治理效果;要拓宽环境治理视野和思路,更新环境治理方式,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治理,宜绿则绿,宜景则景,达到绿化、美化效果。
  符山铁矿曾因“采矿经济”留下巨大“生态赤字”,长达数十年的开采,使地质环境破坏严重,形成了多处矿渣场、露天采坑,岩石裸露、边坡不稳,整治任务异常艰巨。
  2018年10月,鑫宝集团召开符山铁矿矿山治理暨矿山公园建设动员会,以“消除隐患、生态修复、土地再造、景观打造”为总体思路,按照河北省地勘设计的治理方案,初步确立了各个裸露岩体、废渣场地,详细规划了符山铁矿各区域内的治理方案,明确采区在恢复原貌的基础上,对周围两侧的房屋进行打造设计;完善圣福天路两侧的景区设立,提高整体观赏性;对露天塌陷区进行垫土栽树绿化。
  为保证治理进度和效果,实现消除隐患、生态修复、景观再造与土地开发利用有效融合,河北鑫宝集团有限公司采取“工程治理+植被覆绿”的办法,通过分级削台、砌沟筑坎、推渣平整、客土回填、植树绿化等措施,对100万平方米的治理范围做到“全域治理、全域绿化”。对坡头过高、方量较大的渣堆,进行机械平整,分层砌出台阶,坡脚夯实垒砌挡土墙,锁住碎渣,然后覆土。对裸岩体进行打孔客土、撒播草籽。陡坡上采用鱼鳞板固定土壤,防止水分流失,确保成活率。同时,坚持生态林和经济林相结合,把握重点区域和关键节点,科学选择树种,提高绿化造林品质。


分享到